联系我们
 
  会员单位
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:用心一把泥 凡土化神奇
来源: | 作者:郑州市工艺美术学会 | 发布时间: 2022-04-07 | 578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近两年,因研究“摔不烂”瓷器等,刘志钧学习骨质瓷、玉质瓷等资料,逐渐对陶瓷史感起兴趣。“我的老师,有研究陶瓷材料学的,也有研究艺术陶瓷的,前辈们各自写过不同的陶瓷史。但另有本小册子,让我重新认识了陶瓷的另一层含义。”一部中国史,半部陶瓷史。刘志钧说,查阅资料期间,偶然看到一本小册子,因一篇《中国陶瓷史·序》,感动得不知所以。

书的作者是吴仁敬,序云:中国陶器,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,而瓷器之名称,则始于汉代,真正成功于李唐。宋世,瓷业大盛,定汝官哥钧,垂名千古。明人继之,宣德、成化之作,尤为特出。清代,则古雅浑朴,不如前人,然精巧华丽、美妙绝伦,康乾所制,更有出类拔萃之慨。欧人自18世纪仿造瓷器以来,精益求精,一日千里,而我国墨守旧法,陈陈相因,且又为匪乱、苛税所苦,致使营业不振、喧宾夺主,各处销场,尽为洋瓷所占,瞻念往昔,何胜感慨!

“从世界陶瓷发展史角度看,中国虽然是瓷器母国,但现代世界陶瓷的顶端品牌,都被国外占据,如英国的威基伍德、德国的麦森等。他们学做瓷器不过一两百年,但是从机械性能、审美功能等方面都超越了发展两千年的中国传统瓷器,我心里是五味杂陈。我想,中国陶瓷,除需要工匠精神,更需要超越工匠的家国情怀。”刘志钧说,“何处可承情怀?再编一部陶瓷史,势在必行。”

编史,不能眼光短浅、贻笑大方,更不能无所目标、抄袭充数。而是要放下名利诱惑,虚心读书悟道。于是,刘志钧开始艰苦“啃”陶瓷科技史、艺术史,甚至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历史学、传播学、广告学等书籍。案上,多了陶瓷类的书籍和材料;心里,更有了宏大的目标——集人类之巧思,展现陶瓷之深意。

“我已经五十多岁了,看书很慢,一本300多页的书,一天看七八页,有时候一个关键词,就要查很多资料才能明白含义。”刘志钧说,还好有网络,能从旧书中温故知新,但遇到新领域,就要甘当小学生,用笨办法从头补。“科学面前人人平等,手艺人不光要手艺精,也要从学海找航向。”

如今,陶瓷行业的使命已经质变,尖端陶瓷甚至被用于军事、航天等多个领域。刘志钧认为,陶瓷工匠不能只重名利与技巧,还要在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,站在国家利益甚至人类智慧高度,将陶瓷业不断推向更高维度。

“我才五十多岁。身为陶瓷匠人,在余生我要做好瓷器,始终坚持中国陶瓷再度崛起的信念。更要当好一个历史的记录者,集合古今中外的陶瓷工匠智慧,造福当代。”刘志钧说。


  行业资讯
  下载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