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:用心一把泥 凡土化神奇
来源:
|
作者:郑州市工艺美术学会
|
发布时间: 2022-04-07
|
579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经过名家指点,刘志钧对追求艺术,有了过人傲气,也有了清晰目标。“年轻人,谁不想成名成家成大师?反正隐隐约约觉得,干这个不只为糊口,这也许就是所谓的‘艺术追求’。”刘志钧说。
从事钧瓷设计和艺术创作,是毕业后的事了。“之前虽做过一些设计工作,但是对行业是迷茫的。”几年后,刘志钧选择到郑州大学深造,机缘巧合,与钧瓷研究所副所长刘富安成为“忘年交”,开启了“志钧”瓷器人生。
当时,刘富安是钧瓷界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对钧瓷的精益求精、琢磨推敲,深深影响了刘志钧。不久,刘富安创建自己的工作室,极力邀请刘志钧也尝试钧瓷艺术。在他的工作室,刘志钧开始尝试做东西。
因是科班出身,刘志钧满脑子现代设计的艺术理论体系,主观地认为产区出来的瓷器都比较老旧、陈腐,于是,想做一件打破这种局面的东西,就设计出人生中第一件钧瓷作品《腐——钧瓷感怀》。
不想,这件独特的作品,成为刘志钧鲜明创作之旅的起点。再后来,他又拜师著名陶瓷大师张守智、“中国陶瓷泰斗”杨文宪等,并成为“钧瓷泰斗”晋佩章的关门弟子。很长一段时间,他心无旁骛,专心制瓷,在业界逐渐“小有名气”。
做钧瓷,搞艺术,成名家。像很多陶瓷大师一样,刘志钧在自己人生路上不断“开挂”,陆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“百花奖”金奖、第十届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等100多项大奖。
2015年,他的作品《祥云》系列获得全国陶瓷艺术评比金奖,唤醒了他一系列与云有关的艺术情怀。随后,他的“祥云系列”之《云卷》《云起云堕》《云鸮瓶》等,逐渐声闻业界。
其中,《云卷》采用镂雕的手法,氤氲空灵意境与大胆镂空的造型,把“云卷云舒”的意态展现在胎体上,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,突出了主题的深化。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空云卷云舒。”刘志钧说,这是自己对事对物、对名对利的态度:得之不喜、失之不忧、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。
而《云起云堕》,造型是画缸的一种,本意是用浅浮雕在胎体外壁刻画,但雕刻时一条曲线刻得过深,使上半部云纹团掉了下来。可惜之余,他大胆想象,另辟蹊径,又用“隔空呼应”之法,将“云起云堕”表现出“偶然,也是一种必然”之感,体现出“堕在瓶底,人生如斯”的哲学意境。
名气大了,刘志钧内心也有了些许骄傲。再后来,他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、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、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等,声名在业界也响亮起来。“成名之后,就该逐利了吧!”